红军烈士井旧址
发布时间:2014-08-27 信息来源:邓州党史方志网 点击:
次
红军烈士井旧址纪念碑
红军烈士井旧址位于刘集镇焦坡村南。
1932年10月,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在张国焘错误指挥下,反“围剿”斗争接连失利,主力部队被迫离开根据地,向西实施战略转移。
10月23日清晨,红军主力由新野县新甸铺镇西门经魏新庄、花桥进入邓县刘集镇的破六周、曾家,之后穿越邓南刘集、构林、陶营、高集4个乡镇20多个村庄,于第二天下午进入九重乡(今淅川县)。
红军进入邓县时,国民党胡宗南部第1师和第88师尾追而来,敌侦察机“嗡嗡”在天空中盘旋,紧盯着红军主力的动向。红军部队23日早晨进入邓县,敌骑兵分队下午就赶到,敌第十一路军督办刘雪亚一面督兵追击,一面电令镇平、内乡县民团来邓截击。为粉碎敌人的尾追堵截,红军指战员快速行军,一直将敌人主力甩在后边。
在红军主力快速行进中,有11名红军伤病员艰难地追赶大部队。当他们走到邓南刘集镇焦坡村时,被土匪发觉,土匪头子焦占魁率部把伤病员包围起来,伤病员因寡不敌众,先后被俘。当天晚上,焦占魁一伙把伤病员押到村南河沟附近的一口水井旁,准备把伤病员推入井内杀害。伤病员们在这生死关头,奋力反抗,一名瘦小的战士因身上的绳索没有捆紧,用力挣脱绳索,一纵身跳过井口,趁着漆黑的夜色逃出敌人的魔掌,只身追赶大部队。其余十名战士被凶残的匪徒推入井内,匪徒们又将井沿上的砖头、石条投入井中,10名红军战士壮烈牺牲。
建国后,邓县人民政府为纪念10名遇难的红军战士,报经上级部门批准,将这眼井命名为“红军烈士井”,并收殓起烈士的忠骨,埋入烈士陵园。1971年8月,又在“红军烈士井”旁建立了一座红军革命烈士纪念碑,碑为1米见方的柱体,高近6米。1998年红军烈士井被邓州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红军烈士井纪念碑全景照片。1999年5月,邓州市李明策拍摄。
红军烈士井纪念碑正面近景照片。2010年5月25日,薛义定拍摄。
红军井水血染红 壮歌一曲祭英灵
——红军烈士井
在邓州市刘集镇焦坡村南有一口普通的土井,它是10名红军烈士牺牲的地方。
1932年10月,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由于在张国焘错误路线的指挥下,反“围剿”战斗接连失利,主力部队被迫离开根据地,向西战略转移路经邓县。
10月23日清晨,红军主力由新野县新甸铺镇西门,经魏新庄、花桥进入邓县刘集镇的破六周、曾家,之后穿越邓南刘集、构林、陶营、高集4个乡镇20多个村庄,于第二天下午进入九重乡(今淅川县)。红军在敌人前堵后追的情况下,一直坚持一边行军,一边宣传革命。他们不顾长途行军的疲劳,在沿路村庄的墙壁上刷写“打土豪,分田地”、“雇农不交租”、“红军是穷人的队伍”、“红军是革命的队伍”等革命标语。红军战士守纪律,不扰民,买卖公平,不拿群众一针一线,处处事事体现出人民军队的光辉形象。
红军进入邓县时,国民党胡宗南部第一师和第八十八师就尾追而来,敌人的侦察机“嗡嗡”在天空中盘旋,紧盯着红军主力不放。部队23日早晨进入邓县,敌骑兵分队下午就赶到,敌第十一路军督办刘雪亚一面督兵追击,一面电令镇平、内乡县民团来邓截击。为粉碎敌人的前堵后追,红军指战员快速行军,一直将敌人主力甩在后边。
在红军主力快速行进中,有11名红军伤病员艰难地追赶大部队。当他们走到邓南刘集镇焦坡村时,被土匪发觉,土匪头子焦占魅率部把伤病员包围起来,因寡不敌众,伤病员先后被俘。这天晚上,天下着毛毛细雨,丧心病狂的焦占魁一伙把伤病员押到坟南河沟附近的一口水井旁,准备把伤病员推入井内杀害。伤病员们在这生死关头,奋力反抗,一名瘦小的战士因身上的绳索没有捆紧,用力挣脱了绳子,一纵身跳过井口,趁着漆黑的夜色逃出敌人的魔掌,只身追赶大部队。其余10名战士被凶残的匪徒推入井下,匪徒又将井沿上的砖头、石条投入井内,10名红军战士壮烈牺牲。这些年轻的红军战士,南征北战,未倒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,却遭到匪徒的残害。他们为了人民的利益而死,虽死犹荣,他们矢志不移的革命精神,为后人传颂。
红军西征路经邓县,虽然只有一天多时间,但却使盼望翻身解放的劳苦大众看到了光明和希望,红军除暴爱民的事迹刻在了贫苦百姓们的心坎上,他们赞扬和盼望红军,默默地悼念着红军烈士。焦坡村有对贫寒夫妻,红军过后的第二年,他们的小宝宝出世了,他们原想给孩子起名叫红军,以纪念红军,怕太显眼了会惹出祸来,把“军”字改为“宾”字,因“宾”字里边有个兵,红兵就是红军,“宾”还指红军是百姓的亲人。从这以后,夫妻俩每逢清明节、农历十月初一和过年时,便带上蒸馍和纸钱,悄悄地绕到这口井旁,祭奠烈士。还有众多的农民群众,每年都到这里祭奠英灵。
建国后,邓县人民政府为纪念10名遇难的红军战士,报经上级部门批准,将这眼井命名为“红军烈士井”,并收殓起烈士的忠骨,埋入烈士陵园。1971年8月,又在“红军烈士井”旁建立了一座红军革命烈士纪念碑,以志纪念。
红军烈士井旧址位于刘集镇焦坡村南。
1932年10月,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在张国焘错误指挥下,反“围剿”斗争接连失利,主力部队被迫离开根据地,向西实施战略转移。
10月23日清晨,红军主力由新野县新甸铺镇西门经魏新庄、花桥进入邓县刘集镇的破六周、曾家,之后穿越邓南刘集、构林、陶营、高集4个乡镇20多个村庄,于第二天下午进入九重乡(今淅川县)。
红军进入邓县时,国民党胡宗南部第1师和第88师尾追而来,敌侦察机“嗡嗡”在天空中盘旋,紧盯着红军主力的动向。红军部队23日早晨进入邓县,敌骑兵分队下午就赶到,敌第十一路军督办刘雪亚一面督兵追击,一面电令镇平、内乡县民团来邓截击。为粉碎敌人的尾追堵截,红军指战员快速行军,一直将敌人主力甩在后边。
在红军主力快速行进中,有11名红军伤病员艰难地追赶大部队。当他们走到邓南刘集镇焦坡村时,被土匪发觉,土匪头子焦占魁率部把伤病员包围起来,伤病员因寡不敌众,先后被俘。当天晚上,焦占魁一伙把伤病员押到村南河沟附近的一口水井旁,准备把伤病员推入井内杀害。伤病员们在这生死关头,奋力反抗,一名瘦小的战士因身上的绳索没有捆紧,用力挣脱绳索,一纵身跳过井口,趁着漆黑的夜色逃出敌人的魔掌,只身追赶大部队。其余十名战士被凶残的匪徒推入井内,匪徒们又将井沿上的砖头、石条投入井中,10名红军战士壮烈牺牲。
建国后,邓县人民政府为纪念10名遇难的红军战士,报经上级部门批准,将这眼井命名为“红军烈士井”,并收殓起烈士的忠骨,埋入烈士陵园。1971年8月,又在“红军烈士井”旁建立了一座红军革命烈士纪念碑,碑为1米见方的柱体,高近6米。1998年红军烈士井被邓州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红军烈士井纪念碑全景照片。1999年5月,邓州市李明策拍摄。
红军烈士井纪念碑正面近景照片。2010年5月25日,薛义定拍摄。
红军井水血染红 壮歌一曲祭英灵
——红军烈士井
在邓州市刘集镇焦坡村南有一口普通的土井,它是10名红军烈士牺牲的地方。
1932年10月,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由于在张国焘错误路线的指挥下,反“围剿”战斗接连失利,主力部队被迫离开根据地,向西战略转移路经邓县。
10月23日清晨,红军主力由新野县新甸铺镇西门,经魏新庄、花桥进入邓县刘集镇的破六周、曾家,之后穿越邓南刘集、构林、陶营、高集4个乡镇20多个村庄,于第二天下午进入九重乡(今淅川县)。红军在敌人前堵后追的情况下,一直坚持一边行军,一边宣传革命。他们不顾长途行军的疲劳,在沿路村庄的墙壁上刷写“打土豪,分田地”、“雇农不交租”、“红军是穷人的队伍”、“红军是革命的队伍”等革命标语。红军战士守纪律,不扰民,买卖公平,不拿群众一针一线,处处事事体现出人民军队的光辉形象。
红军进入邓县时,国民党胡宗南部第一师和第八十八师就尾追而来,敌人的侦察机“嗡嗡”在天空中盘旋,紧盯着红军主力不放。部队23日早晨进入邓县,敌骑兵分队下午就赶到,敌第十一路军督办刘雪亚一面督兵追击,一面电令镇平、内乡县民团来邓截击。为粉碎敌人的前堵后追,红军指战员快速行军,一直将敌人主力甩在后边。
在红军主力快速行进中,有11名红军伤病员艰难地追赶大部队。当他们走到邓南刘集镇焦坡村时,被土匪发觉,土匪头子焦占魅率部把伤病员包围起来,因寡不敌众,伤病员先后被俘。这天晚上,天下着毛毛细雨,丧心病狂的焦占魁一伙把伤病员押到坟南河沟附近的一口水井旁,准备把伤病员推入井内杀害。伤病员们在这生死关头,奋力反抗,一名瘦小的战士因身上的绳索没有捆紧,用力挣脱了绳子,一纵身跳过井口,趁着漆黑的夜色逃出敌人的魔掌,只身追赶大部队。其余10名战士被凶残的匪徒推入井下,匪徒又将井沿上的砖头、石条投入井内,10名红军战士壮烈牺牲。这些年轻的红军战士,南征北战,未倒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,却遭到匪徒的残害。他们为了人民的利益而死,虽死犹荣,他们矢志不移的革命精神,为后人传颂。
红军西征路经邓县,虽然只有一天多时间,但却使盼望翻身解放的劳苦大众看到了光明和希望,红军除暴爱民的事迹刻在了贫苦百姓们的心坎上,他们赞扬和盼望红军,默默地悼念着红军烈士。焦坡村有对贫寒夫妻,红军过后的第二年,他们的小宝宝出世了,他们原想给孩子起名叫红军,以纪念红军,怕太显眼了会惹出祸来,把“军”字改为“宾”字,因“宾”字里边有个兵,红兵就是红军,“宾”还指红军是百姓的亲人。从这以后,夫妻俩每逢清明节、农历十月初一和过年时,便带上蒸馍和纸钱,悄悄地绕到这口井旁,祭奠烈士。还有众多的农民群众,每年都到这里祭奠英灵。
建国后,邓县人民政府为纪念10名遇难的红军战士,报经上级部门批准,将这眼井命名为“红军烈士井”,并收殓起烈士的忠骨,埋入烈士陵园。1971年8月,又在“红军烈士井”旁建立了一座红军革命烈士纪念碑,以志纪念。